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2023—2024年度绩效考核结果,南京大学传统制茶技艺助力乡村振兴研修班荣获优秀。此次绩效考核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开展,是对全国研培高校项目执行质量、培训效果、管理水平、社会影响等多维度的综合评估。经高校自评、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初审、第三方评估、专家评审等程序,对2023年至2024年期间实施完成的研培班进行考核评价,我校喜获佳绩。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是《国家“十三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提出的重要任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该计划旨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高校的学术和教学资源支持,通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持有者、从业者等传承人群到高校学习专业知识、研究技艺和技术、开展交流研讨与实践,帮助非遗传承人群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增强文化自信,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同时也丰富参与高校的学术和科研积累,完善相关学科体系建设,更好地发挥文化传承创新作用。
我校于2024年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同年9月12日,首个“中国传统制茶技艺与乡村振兴创新发展”传承人研修班顺利开班,已培训学员22名,其中有市级非遗传承人4名,区级非遗传承人12名,传统制茶技艺省级传承人记名弟子3人,江苏省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3名。我校本着“开门办班”的原则,依托南京大学学术资源,优选业内著名学者,邀请相关领域国内外专家和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资深从业者授课。研修班以夯实基础,开拓眼界,增加学识为目标,旨在提高理论水平、手工技艺和文化素养。研修班设置了理论教学、实地调研、成果比拼和“登堂入室”四个阶段的培训计划,收获了一系列可推广、可复制、能借鉴的研培成果。
此次绩效考核结果的公布,是对我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建设和理论研究的肯定,更是对我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激励。作为首次入选的研培高校,我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发挥高校在非遗保护和传承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帮助传承人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坚定文化自信,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保护传承水平。